简介:转自:http://www.ilookmg.com/c002.asp?ID=107《戰火浮生錄》從四段主線開始:一心醉心於音樂的德國鋼琴家,但卻成為德軍進入巴黎時軍樂隊隊長。本来擁有美好新婚生活,可是音樂家丈夫卻戰死在冰封大地的俄國芭蕾舞者。本来是爵士樂隊團員,但志願前去歐洲戰場勞軍的美國樂隊指揮。與丈夫與小孩被送入集中營,但只要自己生還的法籍猶太女性小提琴家。在戰爭結束後多年,戰火的烙印依然存在他們的心中。對他們而言独一的救贖機會就在於結合這些藝術家們演出一場「波烈路」音樂會。法國大導演克勞德‧雷路許在《戰火浮生錄》當中,以史詩般的風格來描写這些曾經是交戰國關係的藝術家們,若何浴火重生。雖然在人物上都是虛構的,但這些人物的遭遇卻在現實生活中真正演出過:例如:德國鋼琴家因為曾在希特勒面前演奏過,當他在戰後前去美國演奏時遭到音樂廳空無一人的抵制;俄國芭蕾舞蹈家在巴黎機場投靠自由等實際出現過的新聞都逐一入鏡。惟有「藝術」才能突破人類的成見與藩籬,這是《戰火浮生錄》全片的精神地点。特別是終場的「波烈路舞曲」音樂會,匯集了當時交戰雙方的所有藝術家,為人類的未來聯合演出,完整符合《戰火浮生錄》法文原片名:「這些人與那些人」的標題。當年電影在台灣演出時,每一場「波烈路舞曲」結束時,全場觀眾都起立鼓掌的熱情與感動,至今仍傳為佳話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