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邵逸夫没将他看在眼里,多年后成一代巨星,李小龙的传奇人生

时间:2020-12-23 04:11:31阅读:665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大多倾向于“武侠片”,邵氏电影的崛起,胡金铨、张彻等导演的成名,全都是以武侠片为根基,也打造了一时的辉煌。可惜,时间到了七十年代,各种江湖恩怨、派别之争,观众们也是看腻歪了
    • 中国男制片人
      邵逸夫(1907年11月19日-2014年1月7日),原名邵仁楞,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镇,祖籍浙江宁波。香港电视广播有限…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大多偏向于“武侠片”,邵氏电影的崛起,胡金铨、张彻等导演的成名,全都是以武侠片为根基,也打造了一时的辉煌。

    可惜,时间到了七十年代,各种江湖恩怨、派别之争,观众们也是看腻歪了,急于寻求新的电影题材。

    何冠昌、邹文怀等大人物从邵氏电影出走,建立了赫赫有名的“嘉禾影业”,也欲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辉煌。

    此时,刚从美国回来的李小龙,在被邵逸夫拒绝后、郁郁不得志。由此,与嘉禾影业联合,促成了后来“功夫片”的崛起,还有自己的传奇故事。

    1940年,李小龙出生在美国加州旧金山,随后便回到了香港。

    小时候,李小龙身体比较虚弱,父亲为了强健儿子的体格,开始教他练太极拳。对于武术,李小龙非常的喜欢,除了学习父亲的太极拳外,还向拳师邵汉生学习中国拳法。

    14岁那年,李小龙拜师叶问,开始学习咏春拳,每天就是对着一座木桩练习。除了这些拳法以外,李小龙还接触过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等拳种,为后来创下“截拳道”打好了基础。

    习武3年后,李小龙在圣芳济书院击败“三连冠军”查理·欧文,获得西洋拳击少年组冠军。也是因为习武的原因,在学校的时候,李小龙经常与人打架,导致学习成绩欠安。

    19岁的时候,在父母的督导下,远去美国读大学。

    大学期间,李小龙主修的是戏剧学,兼修哲学、心理学!

    学习以外,李小龙依旧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武术研究上,还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有日常训练,也有学校表演。

    大二那年,李小龙在校园设立了“振藩功夫道场”,开始了边教边练生涯。学习中国武术的同时,也研究西洋拳,技术大有长进,尤其以“腿功”造诣更深。

    未来的“截拳道”、“李三脚”基本都是在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小有名气后,除了西雅图的“振藩国术馆”外,在奥克兰、洛杉矶等地也有分馆。

    1963年,李小龙大学毕业,还完成了《基本中国拳法》的著作。随后,关闭了各大学校的武术馆,开始了正式授课以及挑战的历程。

    看过《李小龙传奇》这部电视剧的网友基本都清楚,在获得全世界武术权威的认可之前,李小龙打人、被打的经历可不少。

    武馆刚刚成立,就遭到了黄泽民的踢馆,经过一番苦战,最终获得了胜利。一年后,又迎来了棍王伊鲁山度的挑战,也是经过一番苦战,最终制服了伊鲁山度。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李小龙不竭地挑战、被挑战,功夫也在不竭精进。终于在1967年创立了“截拳道”,还出席了“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的表演。

    随着李小龙的走红,世界上许多声名显赫的武打明星,都争着向李小龙拜师,美国各流派的拳师也常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

    1972年,李小龙以截拳道宗师的身份,进入了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标志着他获得了武术界的权威公认。

    除了在武术方面成就非凡外,李小龙也是武术电影界的一个传奇。

    早在孩童时代的时候,李小龙就开始出演电影作品,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也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李小龙”的艺名就是因此得来的。

    李小龙的真名叫做“李振藩”,这也就是为何武馆会取名“振藩国术馆”的原因,英文名字则是“布鲁斯李”。

    1950年,在拍摄第一部主角影片《细路祥》的时候,袁步云在大街上听到“大龙小红”的喊叫声,遂给李振藩取名为“李小龙”。

    一个马马虎虎得来的名字,不曾想今后会名留青史!

    大学毕业今后,李小龙便留在美国拍摄电影,从最初的跑龙套,一向发展为电影公司正式签约的演员。

    1966年,李小龙接拍《青蜂侠》,经过正规表演培训后,便开始了拍摄。3个月后,在美国上映。这部《青蜂侠》的表现也挺不错,掀起了一波学习功夫的狂潮。

    可惜的是,在那个年代的美国人,一向是“白人至上”的思维,李小龙在好莱坞发展非常艰难。

    即使很有名气,可是也只能在电视剧《蝙蝠侠》,还有《无敌铁探长》等中担任“客串”的角色。

    在完成自己的武术奇迹后,李小龙就放弃了美国的电影市场,而选择回到家乡来发展。

    彼时,邵氏电影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在邵氏影城建立后,已然形成了香港一家独大的局面,被誉为“东方好莱坞”,李小龙第一个投靠的就是邵逸夫。

    可是,邵逸夫不识货!刚一见面,李小龙就要价一万美元的片酬,而且还不是固定工资。

    初次见到李小龙,邵逸夫并没有将这个小子看在眼里,仅仅给出几万美元的“固定工资”打发他。

    两人的合作没有达成,李小龙还受到了一番的羞辱,很气愤地离开了邵氏电影。可邵逸夫怎么都不会想到,仅仅几年后,这个不被他看好的小子,会不竭地刷新香港电影的票房。

    邹文怀历经娱乐圈几十年,有一双看人很准的眸子。在得知李小龙归来的消息,那时他也是刚刚成立“嘉禾电影”,急需要一位“大咖”来为自己充排场,便去找李小龙商谈合作的工作。

    邹文华很是大度,据悉不但给了李小龙近2万美元的片酬,而且在拍电影方面还有很大的自主性。

    听到这里,李小龙答应了邹文华的,开始了与他的合作生涯。即使合作谈到了这里,邹文怀也是很不放心,生怕李小龙再回去找邵氏,整天“监视”着李小龙的一举一动。

    1971年,李小龙与嘉禾的第一部电影《唐山大兄》开机,这是第一部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电影,与之搭档的是嘉禾最强导演罗维。

    当时,因为李小龙在香港的名气并不大,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看好该片的成绩。

    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唐山大兄》上映后,直接斩获了300万的票房,这是香港电影史上最高的票房记录(截止当时)。

    这部电影不但带火了李小龙,还带红了大导演罗维,同时对于嘉禾影业也是一个很好的开门红。后来,嘉禾、李小龙、罗维又连成一气,开拍了第二部功夫片《精武门》。

    这部片子是为李小龙量身定做,上映今后不久,票房直接突破到了400万,再度刷新了之前《唐山大兄》的创下的记录。

    观众们纷纷夸赞李小龙的功夫,罗维的执导能力也很被看好,可以说这组cp犹如当年的“王晶与周星驰”。

    可是,在这和谐的背后,却隐藏着两人“势同水火”的恩怨故事。

    其实,早在《唐山大兄》票房大卖后,罗维便总是以“李小龙的伯乐”自居,在片场上有绝对的权力。刚开始,李小龙初到香港,对于二人的一些矛盾也只能忍一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对于电影观念的反面,矛盾日益激烈。

    拍摄《精武门》的时候,李小龙就开始争夺片场中的管理权,由此与罗维闹出了很大的反面,最有名的一次便是“李小龙拿刀要砍罗维”,最后罗维还报了警。

    《精武门》虽然上映了,而且打出的依旧是李小龙、罗维的旗号。可是,在这部电影的背后并不是那么的鲜明,最大的故事就是罗维、李小龙决裂。

    离开罗维后,李小龙的才华、思维终于没有了限制,他的传奇正式开始。

    1972年,李小龙自导自演了电影《猛龙过江》。年底该片正式上映,引起了一大波观影潮,在当时甚至达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

    最后《猛龙过江》直接获得了531万的票房,不但远远超越《唐山大兄》、《精武门》的成绩,又一次刷新了香港票房。

    为何这部电影能够获得这么大的成绩呢?大致有两个方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