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没死,只是电影的时代要结束了

时间:2020-12-19 01:06:03阅读:1042
2020年,国内电影院先是经历了近半年的关闭,随后才迎来缓慢地复工。虽然有几部影片表现抢眼,但是仍然不达预期。在国外,以网飞(Netflix)为首的流媒体持续瓜分传统电影的市场。可以预见的是,今后,

      2020年,国内电影院先是经历了近半年的关闭,随后才迎来缓慢地复工。虽然有几部影片表现抢眼,但是仍然不达预期。

      在国外,以网飞(Netflix)为首的流媒体持续瓜分传统电影的市场。可以预见的是,此后,重量级奖项如欧洲三大电影节奖项、金球奖和奥斯卡等,将会继续被流媒体攻占。

      当传统的电影人都转向流媒体时,以影院为标志的传统观影形式也会逐渐成为和纸质书一样的存在——不会消失,但更像是一种情怀。

      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段时间《演员请就位》《我就是演员》的热播,带动了关于“电影感”的讨论。这些综艺里所选片段多来自经典电影,观众们对短片质量的赞扬,是“XXXX很有电影感”。

      这无疑是一个矛盾的现象,在这个电影已经不那么重要,娱乐和综艺瓜分我们大部分时间,制作精良的优质剧集可以直接叫板电影的时代,人们仍然对电影有一种执念。

      作者 | 宗城

      摘编 | 程迟

      大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2020年底被长期合作的华纳电影彻底激怒了。

      12月8日,诺兰批评了影视巨头华纳兄弟的一项重磅决定,并称华纳主导的HBO Max是“最烂的流媒体”。

      在此之前,华纳宣布将其2021年上映的全部17部电影,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首映的方式登陆流媒体HBO Max。

      也就是说,HBO Max会员可以第一时间在网上点播《黑客帝国4》《自杀小队2》《沙丘》《真人快打》《哥斯拉大战金刚》《猫和老鼠》《高地人生》等重磅制作。

      华纳方面称,是疫情促使他们做出这一决定,这是“电影爱好者和放映者的双赢”。

      但诺兰在社交媒体上说道:“我们行业中最巨大的制片人和最出色的演员们在睡觉前还认为自己是在为最棒的电影公司工作,早上醒来就却发现,他们是在为最烂的流媒体工作!”

      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代表作“蝙蝠侠黑暗骑士三本曲”《星际穿越》《信条》等。图/豆瓣

      很快,诺兰在接受《娱乐周刊》采访时解释道:“这一切难以置信,尤其是他们做这件事的方式,他们没有提前告知任何人,导致现在争辩一片……你不应这样对待呕心沥血的人,关于作品将被如何对待,你理应去和他们咨询、沟通。”

      诺兰的愤怒是近几年流媒体冲击院线电影的冰山一角。从网飞(Netflix)强势崛起,到苹果、迪士尼、华纳等资本巨头角逐流媒体市场,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向流媒体电影“宣战”,再到如今诺兰这一番抗议。流媒体对电影行业的震慑可见一斑。

      而诺兰的意见代表了很多电影从业者的观点,那就是从长期来看,资本扶持流媒体会对电影院线造成毁灭性打击,不单使得院线入座率大幅降落,也会令那些追求视听效果的电影,错过它们的最佳的放映平台——比如诺兰的《敦刻尔克》《信条》。

      美国首要在线视频流媒体平台,图/《美国流媒体平台与非院线电影的兴起和冲击》

      可以说,流媒体最终导致的不是电影行业的消亡,而是一场对院线电影的革命。在未来,我们会看到一部部精致、小巧、迎合观众的流媒体式电影,但那些大胆挑衅观众经验的尝试,将会比过去更加艰难。

      再见,影院的黄金时代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Intranet播放的媒体格式,广义的包括了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在电影行业,人们提起流媒体往往指在互联网或移动端播放影视剧的在线视频平台,其代表如HBO、Netflix、Disney+等。

      流媒体巨头的烧钱大战早在新冠疫情前就已经打响。2007年,Netflix推出了流媒体“非院线”发行营业,此后凭借《纸牌屋》《王国》《黑镜》等剧集一次次制造惊喜,并在2018和2019年相继推出了《罗马》和《爱尔兰人》,彰显了自己制作艺术电影的雄心。

      面对新兴流媒体的冲击,老牌影视企业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流媒体,比如迪士尼控制的Disney+平台、华纳兄弟旗下的HBO Max、NBC环球旗下的Peacock、苹果推出的Apple TV等。华纳兄弟将新电影同步流媒体,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品。

      网飞出品的《罗马》证明了流媒体电影也能够很艺术

      在过去,当流媒体只是批量生产精品网剧时,院线电影并没有感到凛冬将至,但是当新电影首发流媒体成为潮流,电影行业才真正感到一场巨变来临。

      在国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徐峥的《囧妈》跳票到西瓜视频,电影院线发起了联合抵制《囧妈》的行动。

      流媒体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从观影成本,还是从视频进度,声音和外部环境,甚至包括倍速播放功能,都是院线所无法媲美的上风。

      相比之下,院线最大的上风首先就是时间。电影院首发电影,上映期间网络不许流出资源,这是电影行业铁打的规矩,也是院线赖以为生的手段。

      中国实体电影最红火的年代,不是今天,而是互联网还没兴起的时候。当时看电影是一件既浪漫又有面子的事,赶着看一场电影,成了老百姓性价比最高的典礼。

      所以,恋人约会、合家团聚、节日散心,都爱往电影院跑,中国电影票房最好的也是合家欢和爱情片。

      但明日黄花,生活雄厚以后,电影的替代品也就越来越多。看电影成了一件普通又性价比一般的方式,相比票价50甚至70、80元钱的电影,很多人宁愿靠打游戏、看网上视频打发时间。随之游戏、短视频成为资本红海,电影登陆流媒体不成逆转。

      早在电影大量首发流媒体之前,互联网随处可见的电影解析视频,就已经杀死了很多人去看电影的热情。

      柯达胶片,一代人的电影回忆

      更进一步说,电影业的困境早在数字时代初期就已经潜藏。数字时代缔造了电影票房的黄金时期,但是当资本势不成挡地往数字浪潮奔涌,数字时代也注定会成为传统院线电影的掘墓人。

      当资本发现流媒体更有利可图,观众也把更多时间放在流媒体上,流媒体取代院线成为电影市场支流就只是时间问题。

      早在本世纪初,当好莱坞逐渐舍弃35mm胶片拍摄,转型为数字化时,电影行业就已经发生了一场剧变。

      在35mm胶片生产和放映的时代,影视出品方为了回本,无论是商业大片还是文艺片,都会遵循投资拍摄杀青剪辑过审院线放映的形式,观众必须去电影院才能看到电影,否则他们至少要等待一个月,才能等到网上的资源流出。

      张艺谋的《一秒钟》是对胶片时代的一曲挽歌。图/豆瓣

      但是当电影走向数字化后,35mm胶片开始被弃用,柯达破产,电影的拍摄和剪辑开始流媒体化。一个直观数据是:2010年,还有68%的全球影院银幕采用35毫米格式。但是到2015年,35毫米就只占17%了。

      很多大导演怀念胶片时代,是因为胶片电影的颗粒感更足,观影体验更好,但胶片拍摄的高昂成本和繁琐流程让它退居边缘,于投资方而言,更有性价比的数字化才是首选。流媒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因为胶片时代的落幕,感慨“电影已死”,而如今,或许能让影迷得到安慰的是,电影不单没有死,而且在数字化的逼迫下展开了自我的更新。

      从詹姆斯·卡梅隆在《阿凡达》里运用的3D视觉体验,到李安《双子杀手》孤独漫游的120帧/4K/3D放映,再到萨姆·文德斯在《1917》中实践的RPG式真人游戏体验,电影从业者面对危机,仍在想尽办法把影迷召回电影院。

      电影《1917》剧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