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算什么“烧脑”片?诺兰的套路没有那么深!

时间:2020-12-10 23:38:22阅读:1158
《信条》高清正版来了。这是一部评分不算高,但争议非常多的电影。喜欢的人反复狂刷,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细节。不喜欢的人要么不明觉厉,要么直接在影院看睡着了…不过,今天条姐最想聊的,不是《信条》。

信条高清正版来了。 这是一部评分不算高,但争议非常多的电影。 喜欢的人反复狂刷,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细节。 不喜欢的人要么不明觉厉,要么直接在影院看睡着了… 但是,今天条姐最想聊的,不是《信条》。 而是拍出了《信条》的家伙——克里斯托弗·诺兰

01话是这么说,我们还是得从《信条》聊起。

这部电影,最惊艳条姐的,其实是幕后花絮。 从花絮里我知道,电影里所有时间后退的场面,其实真的是倒着拍的,而非正着拍好以后再倒放。 很多演员都表示,跟诺兰合作是一件超级好玩的事。 因为他电影里的所有奇观,都是能实拍就实拍,无论是《盗梦空间》里的翻转回廊,还是那辆真的能开的蝙蝠车,都让演员乐此不疲。

上班就像上游乐土玩一样,当然开心咯。奇观,是诺兰后来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这里所说的奇观,并不单单是指大场面或特效场面,而是电影中奇特情节的首要“玩法”。 比如《信条》中的时空逆流,《盗梦空间》中的梦境系统,《致命魔术》中的魔术

这些令人着迷的玩法,每每能带给观众别样的体验,过后也令人津津有味。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诺兰电影中的奇观有多好玩,故事中对于人物感情的刻画永远是饱满而深沉的。 奇观的作用,一来是引发观众的兴趣,二来是创造角色情感上的矛盾,制造冲突。 《信条》之所以争议颇多,正是因为这部电影太过偏重于奇观展现了,忽视了人物情感的表达,以至于整部电影看起来非常自嗨,观众们自然会不买账。

很多人对电影的暗线有所解读,比如男二尼尔为了保护主角必定会慨然赴死,而主角又不行不在明知如此的情况下亲手送他上路。 更有人认为,尼尔的真实身份就是女主角的儿子。

在条姐看来,这些解读都很有可能是准确的。 但是,并不重要。 尽管它们本应很重要。 《信条》这部电影所使用的奇观,也就是逆熵系统,相较于诺兰过去的同类作品,有三个非常致命的硬伤: 一,在情节上过于复杂; 二,在逻辑上过于简单; 三,锁死了故事的可能性。 倒放和正放的情节放到一路,确实打造出了别样的感官体验,但这种体验过于特别,而且节奏太快,让观众难以理解。 难以理解还不是最蛋疼的,最蛋疼的是,观众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去理解。 从剧情结构上来说,《信条》其实很接近日本电影《开麦拉不要停》

都是先把结果展现在你眼前,然后一步一步解锁造成这个结果的过程。但是《信条》过于注重表现奇观,在人物情感表达方面太过含蓄,导致这个故事应有的情感张力没能得到释放。 再加上,男主角只是宿命的工具人,本身刻画偏于单薄。 观众如果不行和角色共命运同喜悲,又怎么会关心他发生了什么事呢?

在这种前提下,与其说诺兰将人物的情感线隐藏起来等待观众挖掘,倒不如说他在没能兼顾两者的情况下做了取舍,只能拿一些边角料来证明“我来过”。 挖掘出这些内容的观众,固然眼睛毒辣,但在条姐看来,这本身是导演的失误,而非伟大之处。 对比诺兰自己的作品,《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就都做到了情感和奇观之间的平衡,因而好评如潮。02说到诺兰的作品,剪辑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你看到一个故事的时候,常常会搞不明白究竟是哪个时间线。蝙蝠侠:侠影之谜和《致命魔术》是两部时间相近的作品,剪辑的风格也最为接近。

这种风格,其实很大程度上可能来源于“小诺兰”,也就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亲弟弟,乔纳森·诺兰。 因为在乔纳森主创的西部世界里,这种剪辑更是被玩到了极致。 复杂的奇观+繁复的剪辑,是诺兰作品“烧脑”的根源。 但是,纵观这类作品,你会发现不管再怎么烧脑,到最后自己总能跟上节奏。 这是因为,诺兰作品的叙事,始终很清晰。 眼花缭乱的剪辑,时间线的错乱,都是表面的。

在复杂情节的背后,总是有一条清晰的主线贯穿全片。 无论情节怎么闪回或跳跃,都始终牢牢黏在这根主线上。 《蝙蝠侠1》: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犯罪和混乱? 《致命魔术》:如何才能成为伟大的魔术家? 《盗梦空间》:主角Cobb的妻子究竟是怎么死的? … 抛出了最大的命题以后,观众会随着情节的推进来一步步解开小命题。 这些情节可能发生在现在,也可能是过去和未来。但在逻辑线上,它们必定是循序渐进的。

这种手法,与其说是讲故事,其实更像是讲道理。 所有教授编剧技巧的书都告诉我们,故事不该该是说教,任何陷入说教的电影都是糟糕的。 有许多烂片虽然质量很差,但都在严酷地恪守着这个道理。 也有些电影总是絮絮不休,让人感觉有些平淡,但却获得了好评。

社交网络》,“絮叨流”爽片

诺兰两者都不是。 他讲道理,但不那么隐晦,总是在情节的关键处由人物说出金句,令观众若有所悟。 他刻画奇观,但很少被奇观牵着鼻子走(《信条》除外),奇观总是叙事的工具。 和大部分受到奥斯卡青睐的电影相比,诺兰的作品总是显得过于直白,叙事手法称不上多巧妙,而且缺乏层次感。 这里的层次感,指的是画面或情节上那些别有用心的设计,如《疯狂的外星人》里,外星人最终变成了孙悟空的形象。

这个情节一方面还是讲自己的故事,展现外星人那超能力般的强大,一方面又解构了孙悟空本身,让观众有所思考和品味。这种层次感在大部分诺兰作品里都是缺失的,他更喜欢用情节来讲故事。三体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形容: “记得在大三的一次信息课中,教授挂出了两幅大图片,一幅是画面庞杂精细的《清明上河图》,另一幅是一张空旷的天空照片,空荡荡的蓝天上只有一缕似有似无的白云。教授问这两幅画中哪一幅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答案是后者要比前者大一至两个数量级!”《清明上河图》是伟大的,但它描绘人世百态的方式,毕竟还是直白展现。

而奥斯卡更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看似空旷的天空之上,隐含着无数星辰。 条姐的意思,既不是说诺兰不行做到第二种技巧,也不是说第一种方式更拙劣,只是以这个例子来比喻两者的差别。 对于观众来说,诺兰的故事永远是紧张刺激的,还总能给人以反思,有那么多细思恐极的地方。 这就是为何诺兰的观众缘那么好,作品既好看,又显得很有逼格,但始终无法得到奥斯卡认可的原因。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
--== 选择主题 ==--